母乳喂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。但虽说母乳喂养是本能,但也是一门技术活,不一定每个妈妈都能一帆风顺。这篇文章就来讨论一下妈妈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。
1、奶泡
有些妈妈的乳头上会出现一个小白水泡。目前小白水泡的原因不确定。 可能是因为皮肤覆盖住了出乳口,造成乳汁阻塞,积在小泡里;也有可能是因为乳导管阻塞所致等,总之奶泡里面是凝固的母乳。
当妈妈的乳头上出现奶泡时,常常宝宝一吸奶妈妈就会疼痛。如果妈妈挤破奶泡,可能会出来小颗粒,也可能会出来一小条像牙膏一样的东西。有时也有可能被宝宝吸奶的时候吸进肚子里(对宝宝无害)。当奶泡消失之后,阻塞的乳汁通常就会通顺排出。由于每个妈妈奶泡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,解决方法也不同。运气好的话,有的奶泡可能不会引起妈妈任何不适,过几周自然消失。
最好妈妈可以每天清洗奶泡以及附近的皮肤。如果引起不适,可以试试以下方法:
(1)用棉球蘸醋擦拭乳头以及内衣内侧。因为母乳里有很多钙质而形成沉淀物积在奶泡里,醋可以溶解钙质沉淀物。在无菌的情况下,用消了毒的针从旁边轻轻挑开奶泡,小心挤出或者让宝宝吃奶来除掉奶泡中的内容物。
2、涨奶
当乳房中的液体过多时,妈妈就会感觉到涨奶。特别是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周,妈妈的涨奶其实是包括了乳汁的分泌以及增多的血液和淋巴循环。有的时候,一个平时吃夜奶的宝宝突然开始睡整晚,或者因各种原因妈妈长时间不能排空乳房,也会导致妈妈涨奶。
涨奶时妈妈可能会觉得乳房很重,很满,疼痛以及发热。而涨奶的乳房通常也会导致宝宝含乳困难,从而无法正确哺乳。实在涨得厉害时,妈妈的乳房会紧绷,甚至有些反光,而过多的乳汁又会阻塞乳汁的分泌。
在妈妈感觉到涨奶时,建议尽早采取行动,防止涨到太厉害的程度。下面是一些处理方法:
(1) 生产后最好一个小时之内开奶,对妈妈和宝宝都好处多多,其中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涨奶;
(2)频繁喂奶,特别是刚出生时,每1-2个小时可能就需要喂一次奶。注意观察宝宝的饥饿信号不要等到宝宝哭了才喂奶,宝宝正常吃奶间隔应该比饿到哭的间隔要更短一些;
(3)如果涨奶已经比较厉害了,宝宝很难含乳,妈妈可以用手指从乳头两侧向上轻推按摩,让乳汁往回流一些,按摩3-5分钟,然后立刻让宝宝吃奶;
(4)如果按摩了宝宝还是无法含乳,可以先用手挤出一些奶来,或者用吸奶器低强度少量吸奶,然后再让宝宝含乳;
(5)平躺,地心引力也会帮助乳汁往回流一些;
(6)有些涨奶也和炎症有关,可以找医生开一些对宝宝无害的消炎药(不是抗生素,不要随便乱吃抗生素);
(7)用绿色的卷心菜叶敷胸部。用里面一点的鲜嫩叶片,撕成几片,用手按敷在胸部,但不要盖住乳头(因为可能会留下味道影响宝宝哺乳),大概敷个20分钟,甚至可以用内衣固定住,随时想换新的叶片都可以换。然后根据效果和妈妈的感觉决定要不要继续敷。这招需小心使用,因个体差异,可能对有些妈妈来说,卷心菜叶会效果强劲到减少乳汁产量,妈妈需摸索适合自己的使用时长;
(8)冷敷有时也有效。用毛巾包裹冰袋,敷20分钟,休息20分钟,随便重复多少次。如果妈妈用热水洗澡的话,避免热水直接淋到乳房。
3、乳腺炎
如果妈妈发现某一边的乳房出现了发热,发红以及敏感的皮肤,那么就有可能是乳腺炎(乳腺炎通常不会两边同时出现,除非两边的乳房都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清空)。同时妈妈可能会有低烧或者感冒症状。
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母乳妈妈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乳腺炎,特别是宝宝刚出生的几个月居多。有的时候乳腺炎只存在几个小时,有的时候可能长达一周。
乳腺炎怎么办?如果怀疑或者发现了乳腺炎,并且妈妈也感觉有点严重,请立刻去看医生。
乳腺炎的基本护理其实很简单:清空乳房,以及充足的休息。
清空乳房最好通过频繁哺乳来实现,但如果宝宝实在吃不了,可以用手将奶挤出或者用吸奶器。冷敷也可以减轻不适。
充足的休息是指能坐着绝不站着,能躺着绝不坐着,能睡着绝不醒着。充分的放松和休息会大大加快痊愈的速度。
先试24小时,如果清空乳房和充分的休息没有减轻或者维持病情,病情依然恶化,那么乳腺炎可能伴有细菌感染,妈妈需要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抗生素。
如果确实需要抗生素,记得要遵医嘱吃完一个疗程,不要觉得症状消失了就不吃了,因为没有被完全杀死的细菌可能会卷土重来,并且更强大。